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家安全机关近期破获一起美国重大网络攻击案,掌握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网络攻击入侵中国国家授时中心的铁证。2022年起,美方就利用某境外品牌手机短信服务漏洞,秘密网攻控制国家授时中心多名工作人员的手机终端,窃取手机内存储的敏感资料。2023年8月至2024年6月,美方更是动用42款特种网攻武器,以国家级的力度,大规模攻击我国家授时中心,并伺机进一步渗透至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
也许你会想:“这是针对国家核心部门的攻击,和我一个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关系巨大!攻击国家级的目标,往往从入侵我们普通人的手机安全开始。而当网络攻击的“武器”泛滥时,你我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面临的将是实实在在的财产和隐私损失。
绝非危言耸听:你的手机失守,会带来哪些直接损失?
1、财产损失:你的钱包可能被直接“搬空”
手机银行与支付APP被操控: 一旦手机被木马控制,你在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上的所有操作都可能被监视。攻击者能轻易获取你的验证码,远程进行转账、消费,将你的存款洗劫一空。
精准的电信诈骗: 攻击者通过窃取你手机中的通讯录、聊天记录、购物信息,可以对你进行“精准画像”。随后,伪装成银行客服、快递员或甚至你的家人朋友,实施诈骗的成功率极高。
2、隐私泄露:你的生活可能被“全程直播”
个人敏感信息被贩卖: 你的身份证照片、家庭住址、人脸识别信息、私密照片和视频,都可能被打包在黑市上出售。这些信息被用于办理网贷、注册违法账号,让你莫名背上债务和法律风险。
“社会性死亡”与敲诈勒索: 攻击者会利用你的私密照片、聊天记录进行“裸聊”敲诈或网络暴力,导致你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社会关系破裂的风险。
家庭监控变“直播”: 如果手机里的监控APP被控制,你在家中的一举一动、夫妻对话、教育孩子的过程,都可能被实时直播,个人生活毫无隐私可言。
3、沦为“帮凶”:你的手机可能变成攻击他人的“工具”
攻击者控制你的手机后,可能用它作为“跳板”,去攻击你的同事、朋友、家人,让你的社交关系网成为他们扩大攻击范围的温床。你不仅自己是受害者,还在不知情中成了侵害他人的“间接推手”。
立即行动!守护手机,就是守护你的钱袋子和隐私
面对无孔不入的网络威胁,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养成安全使用智能手机的意识和习惯
1、加强软件和系统安全
认准官方渠道:应尽量从官方应用商店(如手机品牌自带的应用市场)下载应用,绝不点击短信、微信来的陌生链接下载应用,绝不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下载应用,以防止个别软件暗含恶意代码导致手机信息被窃取;
细看权限请求:安装时仔细核对权限,如果一个“读书软件”要求获取你的通讯录和位置,请果断拒绝或卸载;对于已安装应用,应遵循授予权限最小化原则,进入手机【设置】—【隐私】—【权限管理】,逐一审查,关闭所有非当前应用所必须的权限。
提高手机安全性:及时更新手机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定期对手机进行病毒扫描和清理,及时发现并清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2、养成良好手机使用习惯
安全使用密码:应尽量设置复杂的解锁密码,并定期更换,防止被轻易破解;
慎连公共Wi-Fi:在公共场所,谨慎连接无需密码的公共Wi-Fi。尤其在进行支付、登录网银等敏感操作时,务必使用自己的移动数据流量。在手机网络设置中,关闭Wi-Fi的自动连接功能,防止手机在不知情下接入恶意网络;
定期备份:定期备份手机中的重要数据,以防数据丢失或被恶意加密;
敏感信息“不存机”:不要用手机拍摄和长期存储身份证、银行卡、护照等敏感证件的照片。 定期清理聊天记录中的敏感信息,删除手机相册和文件管理器中不必要的敏感信息图片和文件。
启动查找我的手机:不仅能防丢失,还能在紧急情况下远程锁定或擦除数据;
敏感信息不晒圈:不在社交媒体分享身份证、护照、驾驶证、户口本、车牌、登机牌、火车票的全部细节,这些证件上的条形码、二维码和所有个人信息(如证件号、真实姓名、出生日期、地址)是身份盗用的“金矿”。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网络诈骗、金融犯罪、复制克隆;
陌生链接不乱点: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或社交媒体信息,警惕不明附件和链接,特别是那些要求提供个人信息的请求;
最后,美国攻击授时中心的案例,是一记为我们每个人敲响的警钟。网络攻击的威胁并非远在天边,它正潜伏于我们掌上方寸之间。守护手机安全,就是守护我们自己的钱袋子和隐私。请立即行动,从检查权限、更新系统开始,为自己筑起一道坚固的数字防火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