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商业保险巨头安盛信利借助AI重塑商业保险与风险评估的实战经验
2025-10-23   企业网D1Net

  商业保险在采用新技术的速度上,长期以来一直落后于其他金融服务行业。多年来,因并购产生的手动工作流程、过时的主机系统以及碎片化的系统,均减缓了现代化进程的步伐。许多保险公司仍将核保视为一种“艺术”而非流程,这从历史上看,甚至延误了基本的数字化升级。

  行业数据凸显了保险业及其他领域在技术应用上的巨大差距。麻省理工学院信息系统研究中心对企业AI成熟度的全球研究显示,只有7%的企业在运营中全面嵌入了AI,而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试点或中期阶段。与此同时,监管议程终于开始跟上步伐。

  欧盟《AI法案》于2025年生效,要求保险公司按风险等级对AI系统进行分类,并遵守严格的透明度规则。与此同时,企业数据中超过90%为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在文档、合同和PDF中,没有先进工具很难进行分析。

  这种由遗留系统、合规需求和数据挑战构成的混合局面,为保险公司创造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他们如何在确保投资回报率和最小化风险的同时,负责任地采用AI?本文借鉴了商业保险巨头安盛信利公司流程优化、数据与AI部门负责人兼全球首席核保办公室主管Sidharth Ojha在最近一期《商业AI》(AI in Business)播客中的见解,探讨了商业保险公司如何实现运营现代化、授权团队进行试验,并为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本文从Ojha关于保险业AI应用的观点中,提炼出了三个关键见解:

  • 利用低代码AI赋能业务用户:为核保人员提供一个合规的沙盒环境,以便他们安全地进行试验并尽早发现限制因素。

  • 将数据转化为战略资产:端到端地映射数据,并将非结构化合同转化为能够推动增长的结构化见解。

  • 为可扩展的AI奠定基础:标准化角色、流程和数据定义,以防止试点项目停滞不前,并解锁企业级应用。

  嘉宾:Sidharth Ojha,安盛信利公司流程优化、数据与AI部门负责人兼全球首席核保办公室主管。

  专长:商业保险转型、流程优化和应用AI。

  简介:在安盛信利公司,Ojha领导将AI应用于核保和运营的倡议,平衡合规性、效率和文化变革。他的经验涵盖遗留流程现代化、监管对齐以及在全球最大的商业保险公司之一中实现AI的实际应用。

  利用低代码AI赋能业务用户

  Ojha认为,在保险业推动AI应用方面,最明显的挑战之一是文化惯性。高管们往往认识到AI的潜力,但却犹豫让非技术人员直接参与,Ojha认为这是一个错失的机会。

  他强调了创建“安全通道”的重要性,让核保人员和业务用户能够在受控环境中测试AI工具。通过将低代码平台嵌入到现有系统中,保险公司可以在不泄露数据或违反监管规定的情况下进行试验。

  “这就像打保龄球时使用球道两侧的护板,”Ojha解释道,“你想让人们投球,但要防止他们把球滚到沟里。”他的方法能够建立信心,并有助于在项目消耗大量预算或时间之前,尽早发现局限性。

  过去,保险技术项目依赖于冗长的交接流程:业务分析师翻译需求,开发人员构建系统,架构师确保一致性。当解决方案最终投入生产时,关键的上下文信息往往已经丢失。低代码AI工具使核保人员能够直接与技术互动,绕过翻译层,并加速获得可操作的反馈。

  Ojha强调,领导者不应急于进行试点或推出最小可行产品。相反,他们应在沙盒阶段分配更多时间进行探索和失败尝试。

  “你在验证假设上花费的时间越多,你在推广无效方案上浪费的时间就越少,”他指出。对于“失败”带有负面含义的行业来说,将需要容忍失败重新定义为可控测试,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更舒适地采用AI。

  这种文化转变对于采用AI至关重要。通过给予核保人员直接但受保护的访问权限,企业可以建立内部支持,并使工具与实际业务需求保持一致,而不是孤立地构建并希望后续能够被采用。

  将数据转化为战略资产

  Ojha坚持认为——就像之前许多播客嘉宾所强调的那样——没有干净、可用的数据,技术本身无法带来投资回报率。他指出,保险公司面临着尤为严峻的挑战,因为他们的大多数关键信息都锁在非结构化格式中,如保单文件、批单、报价和价值表。

  Ojha指出,五年前,保险公司连读取PDF中的表格这样基本的事情都难以做到。生成式AI已经解决了许多这样的障碍,但非结构化数据仍然多样且不一致,使得将其转化为结构化格式变得困难:

  “保险公司所依赖的大多数数据甚至都不在他们的系统中,而是被困在PDF、Word文档和扫描的合同中。真正的挑战不在于读取这些数据,而在于标准化它们。每份保单都是独一无二的,常常像法律手稿一样撰写。除非我们能够始终如一地将这些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结构化信息,否则从风险分析到定价的每一个下游AI应用案例,都将在黑暗中运行。”——安盛信利公司流程优化、数据与AI部门负责人Sidharth Ojha

  其带来的回报是巨大的。有了结构化数据,保险公司可以在几秒钟内回答投资组合问题,例如:“哪些保单排除了传染病?”或“我们在某个地区的暴露程度如何?”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企业无法迅速回应此类查询。如今,AI工具提供了避免这一盲点的机会。

  Ojha还描述了这些系统在摘要能力方面的新可能性。除了压缩文档外,他还指出AI可以将客户提交的内容与内部风险偏好和合规规则进行比较。

  对于处理大量核保业务的团队来说,这些能力意味着每天可以处理更多的提交内容,更快地拒绝不合适的风险,并专注于有利可图的机会。“这不仅仅是效率问题,”Ojha强调道,“这是真正的增长潜力。”

  对于领导者来说,任务很明确:将数据视为首要资产。盘点保单措辞,针对高频痛点,并构建将结构化输出推回核心平台的系统。如果做得好,这些步骤将把AI从一种节省成本的工具转变为一种推动收入的工具。

  为可扩展的AI奠定基础

  虽然保险业对试点项目并不陌生,但规模化应用仍然罕见。Ojha估计,“80-90%”的AI项目在概念验证和部署之间停滞不前。原因更多在于企业准备不足,而非技术问题。

  他概述了保险业在扩展AI运营时常常遇到的数据基础设施瓶颈:

  • 数据字段责任不明确,导致输入不一致。

  • 流程碎片化,同一产品的不同团队记录的细节水平不同。

  • 与新AI模型集成的遗留系统成本高昂。

  • 业务部门之间关键指标的定义不一致。

  如果不解决这些基础问题,即使有前景的试点项目也无法扩大规模。Ojha建议领导者问自己:如果这个解决方案明天在三个国家上线,首先会出现什么问题?提前解决该框架中的差距可以防止后续出现昂贵的意外情况。

  监管也起到了作用,Ojha认为欧盟《AI法案》是一个转折点,提供了董事会和监管机构都可以信任的分类。

  “如果你符合欧盟的规定,那么你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上也是合规的,”他指出,并坚持认为这种保证可以缓解高管的担忧并加速项目批准。

  最终,成功来自于耐心。保险公司常常急于从想法跳到最小可行产品,但Ojha强调了深入探索和测试的价值。那些在角色清晰度、流程对齐和数据质量上投入的公司,将发现更容易将AI从试验阶段推进到企业级应用。

热词搜索:AI

上一篇:安联保险为了实现盈利增长并提升客户满意度而推动端到端转型的实战经验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