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中国”战略的磅礴浪潮之下,网络安全已然跃升为维系国家经济命脉、社会稳定和公民隐私安全的战略基石。然而,随着人工智能(AI)、大数据技术在国内快速发展,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的战略地位凸显,同时,国家组织的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日趋常态化、高强度化。这些新时期的变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重塑网络安全攻防格局,为企业带来了颠覆性的挑战。同时,国内企业在网络安全人才发展上普遍遭遇着各种困惑和挑战,构成了企业安全能力的“鸿沟”,使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安全基石面临崩塌的风险。
一、新时期背景下的企业四大核心困局
方向迷失与实战脱节:这是国内企业最普遍、最核心的困惑。企业普遍“不知道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缺乏对未来安全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无法精准定义所需人才蓝图。加之长期“重合规建设、轻运营”,安全投入未能真正转化为实战能力,使得在“护网行动”等高强度实战考核中,安全防线不堪一击,业务连续性面临危及。
新兴技术困惑与治理难题:尽管企业普遍认识到AI和数据的重要性,但“不知道如何安全落地、如何保障自身安全、以及如何培养相关人才”的困惑普遍存在。现有安全团队往往缺乏AI原理和攻防实践的专业背景,难以理解AI模型固有的安全缺陷。此外,数据安全合规的压力,对人才提出了法律、技术和管理三位一体的复合要求,但市场上此类综合型人才极度稀缺。
人才治理的困境:“不知道怎么培养”是企业内部人才成长的最大障碍。大多数企业缺乏系统化的人才成长机制,人才培养路径、职业发展规划缺乏清晰的指引。这导致安全人员在职业发展中感到迷茫,能力提升缓慢,难以形成可持续、有竞争力的人才梯队。
招引留用难:根据《2024年网络安全产业人才发展报告》,国内网络安全人才缺口不断扩大。高薪挖角现象普遍,使得企业在招揽顶尖人才时面临巨大压力。同时,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人才流失率高,持续削弱了组织的安全知识积累和长期能力建设。
这些困惑造成了国内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困惑,并意识到依赖旧的思维和方法,已无法有效应对新时期的挑战。传统的路径已经走不通,急需一场深刻的思维变革。
二、破局之道:人才驱动的新时期安全战略
面对上述困境,安全牛提出了新时期人才驱动的安全战略,核心是从被动的合规驱动进化为主动的人才驱动。这不仅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将人才视为战略资产的深度思维变革:
- 人才驱动实战和主动防御的需求:强大的网络安全人才队伍,是企业抵御APT、勒索病毒等高强度威胁的生命线。拥有实战化、主动防御能力的人才,特别是在“护网行动”的持续锤炼下,他们能将防御体系从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防御,这正是企业能否在数字经济时代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 人才驱动AI创新、AI安全和数据安全的需求:具备AI安全和数据安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帮助企业从源头评估和规避AI模型自身的风险,确保AI技术在为业务赋能的同时,保证AI的安全。同样,他们能够保障数据在合规前提下的安全流通,真正激活数据要素的价值。
三、新人才画像:T型人才
要实现“人才驱动”的新时期安全战略,就必须重新定义人才。安全牛认为新时期最需要的人才画像是具备“一横”(宽广通用知识面)和“一竖”(深入专业技能)的T型人才。这种人才能够同时理解战略、业务和技术,有效弥合组织内部的认知鸿沟,是应对新时期复杂挑战的终极解法。
“一横”:决定人才的广度与高度
“一横”代表了网络安全从业者必须具备的跨领域、全局性的通用知识。它不仅是网络、操作系统、密码学等传统技术原理,更涵盖了法律法规(如《数据安全法》)、安全管理体系、AI伦理规范以及业务流程理解等非技术性知识。这种广度赋予了人才宏观的战略视野和卓越的沟通协调能力,使其能与高层、法务、研发等各部门进行高效协作,将技术风险转化为业务语言。
“一竖”:铸就人才的深度与锋芒
“一竖”是T型人才的核心技术壁垒,是解决具体复杂问题的能力。在新时期,人才的“一竖”必须聚焦于最具挑战性和战略价值的领域:
- AI安全与治理:深入理解AI模型攻防原理、可信AI、大模型安全(如提示词注入防御),并具备AI系统安全架构设计、评估和加固的能力。
-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精通数据分类分级、隐私计算技术(如联邦学习)的实施,以及数据要素安全流通的保障。
- 实战化攻防与威胁狩猎:具备高级渗透测试(0day挖掘)、红蓝对抗、威胁狩猎、APT攻击溯源等实战能力。
T型网络安全人才模型,将“一横”的广度与“一竖”的深度完美融合,成为能够胜任新时期从战略治理到技术落地全方位挑战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