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数据港总裁王信菁:算力的价值,在“绿色”中见真章
2025-10-16   中国IDC圈

当人工智能掀起算力革命,当“双碳”战略锚定发展底色,数据中心早已跳出“后台机房”的定位——它既是支撑数字经济的“算力底座”,更是平衡生产力与可持续性的“战略支点”。据统计,2024年中国数据中心总规模已超过800万机架,耗电量超过2500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的2.6%。与此同时,智算需求还在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如何在“双碳”战略下实现绿色智算转型,已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1

上海数据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信菁

在2025中国智算产业绿色科技大会上,上海数据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信菁女士接受了中国IDC圈的专访,从企业发展脉络切入,深入剖析了智算时代的数据中心演进路径,阐述了数据港将绿色低碳从合规要求转变为核心竞争力的“密码”。

绿色算力是AI时代的“必答题”

“绿色不是‘加分题’,而是AI时代算力企业的‘必答题’。当智算需求以指数级增长,唯有把绿色刻进基因,才能接住未来的算力订单。”

王信菁在采访中介绍,目前数据港全国在运营数据中心平均PUE1.21,最低1.09,不仅稳居行业领先水平,更显著低于全球平均1.55。

这份亮眼的成绩,是基于数据港“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的系统性布局:

选址上,锚定“能源禀赋”,数据港优先选址气候适宜、绿电资源丰富的区域,如华北利用自然冷源降低制冷能耗。在华北地区,借自然冷源削减制冷能耗,利用太阳能、风能构建“绿电直供+柔性直流输电”体系,让“清洁能源”直接转化为“数据能量”,单项目能耗降低10%-20%,更实现智能电网与云计算的深度融合;

技术上,突破“散热瓶颈”,采用高效设备和先进冷却技术,如高效UPS、液冷、干冷器、间接蒸发制冷等,从源头削减能耗基数。在华东地区,与合作伙伴开行业之先河,建设中国首座绿色等级达5A级的液冷数据中心,采用服务器全浸没液冷、高压直流、供配电分布式冗余等多项节能技术,是国内最早规模化应用液冷技术的数据中心企业。;

运维上,激活“AI大脑”,自研智能运维平台通过AI算法实时监控负载、温度等数据,动态调整制冷功率,让整体能耗降幅达15%以上。北方数据中心更通过水源热泵系统回收服务器余热,为社区供暖——“算力生产不只是‘消耗能源’,更能‘反哺民生’,这才是绿色算力的真正价值”。

“当政策到市场都在倒逼数据中心向‘零碳’转型,绿电融合、能效优化就不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王信菁认为,绿色低碳将成为核心竞争力。这不仅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国企在绿色算力领域的战略担当。

构建“稳、进、远”的智慧算力生态

“智算时代,数据中心将不再是‘后台机房’,而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引擎’,它既要承载通用计算的‘稳’,也要支撑智能创新的‘进’,更要谋划生态共生的‘远’。”

王信菁用“稳、进、远”三个字,定义智算生态的核心逻辑,这种逻辑正破解行业最大的矛盾:算力需求爆发与能源效率约束的“两难问题”。

以“稳”立基:数据港依托全国35个节点的算力网络布局,与战略合作伙伴协作,通过统一的资源调度中台,实现通用集群的冗余算力向智算场景的动态流转。这种协同模式不仅优化了资源利用,还灵活适配了通用用户对稳定性的需求与智算用户对高密度算力的追求。

以“进”破局:在继续加强通用算力“全生命周期价值共生”服务逻辑的基础之上,面向智算用户的高功耗需求,数据港与合作伙伴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以“敏捷响应+定制化支撑”提供算力赋能。这种“协同共生”的逻辑,让数据港在通用与智算需求的拉扯中找到平衡点。

以“远”谋势:以“生态共赢”为纽带,数据港联动产业链上下游,构建“技术-场景-产业”的协同生态,努力推动绿色智算生态的形成。依托上海市数字公共服务中心(数通链谷),数据港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算力供需对接机制,让人工智能、区块链的创新需求,能精准匹配绿色算力资源。

数据港响应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核心枢纽的布局,已形成371兆瓦运营规模,支撑每秒200亿亿次运算能力,服务超10亿用户的国民级应用。这份布局,正是数据港“稳、进、远”的智慧算力生态的具象落地。

“双基石”描绘绿色智算蓝图

“如果把数字经济比作一座大厦,通用数据中心是承载基础算力的“地基”,智算中心是支撑智能场景的“梁柱”——而绿色,则是让大厦屹立不倒的关键支撑”

数据港将通用数据中心与智算中心视为数字经济的“双基石”。王信菁解释:“通用数据中心是‘基础底盘’,以标准化架构满足存储、日常计算等稳定需求;智算中心是‘创新引擎’,依托高功率密度硬件和液冷等技术,服务大模型训练等智能场景。两者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相辅相成’。通用算力的稳定,能为智算需求兜底;智算技术的突破,能带动通用算力升级;而绿色,就是让这种协同从‘可行’走向‘可持续’的关键。”

按需适配,紧扣战略导向:在“双碳”战略的背景下,数据港的绿色发展策略紧扣政策导向。在东部核心区域进行“绿色升级”,积极接入绿电交易市场,并结合实际情况扩大光伏板铺设面积;在清洁能源富足区域筹划“绿电直供+储能一体化”布局,承接非实时算力需求。

从“企业实践”到“行业共识”:“做好自己的绿色实践只是第一步,更要让绿色逻辑成为行业共识。”王信菁认为,国企的担当不仅在于自身发展,更在于推动行业进步。数据港积极参与绿色标准制定,积极推广绿色节能新技术、新成果在数据中心的应用,推动行业共识形成。这种战略思维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也为中国智算企业出海应对绿色技术壁垒提供了经验。

锚定绿色,深化战略布局:展望未来,数据港的战略聚焦于主业深化、技术创新、业务布局和数字化转型。王信菁表示,公司将继续深耕IDC全生命周期服务,加大绿色技术研发,推动液冷、智能运维等技术降低能耗。同时优化全国布局,紧跟“东数西算”储备战略资源;数字化转型方面,自研智能运维平台和业财融合平台提升管理效率。

数据港的实践,始终在回答一个核心命题:算力的价值,究竟在哪里?“数据港的愿景是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绿色算力综合服务提供商’”她强调。这一定位不仅体现了国企的使命担当,也呼应了全球绿色算力的发展趋势:“数据港的绿色发展路径,既是国企对‘双碳’战略的使命担当,也是算力企业从‘拼规模’走向‘拼质量’的必然选择,更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算力,不仅能算得快、算得稳,更能算得‘绿’、算得‘有价值’!”


热词搜索:算力 智算 数据中心

上一篇:全新 Dell PowerFlex Ultra 发布,以性能、韧性与效率重塑企业存储格局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