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公共Wi-Fi潜藏风险的原因及自我防护策略 译文
2025-06-19   51CTO

译者 | 刘涛

审校 | 重楼

在外出期间,免费Wi-Fi往往会给人带来一种小小的成就感。诸如咖啡店、机场以及酒店这类场所,会如同分发糖果般轻易地提供免费Wi-Fi服务。用户只需轻点几下进行连接操作,便能迅速接入网络。

然而,在这种便捷体验的背后,实则隐藏着一个大多数人未曾预见的风险领域。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接入开放网络时实际会发生的状况。之后,还会介绍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即便难以抵御免费Wi-Fi标识的诱惑,也能通过利用这些策略来保障自身网络安全。

公共Wi-Fi“公共性”的本质及风险

从网络连接的安全逻辑来看,当一个网络无需输入密码便可连接时,这无异于将自家前门完全敞开。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能自由进出该网络环境,其中就包括那些心怀不轨的黑客。

当用户接入公共 Wi-Fi 时,实际上是与周边处于该网络覆盖范围内的所有用户共享同一个数字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对其他共享者一无所知,并且他们无需经过的许可,就能够监视在网络上的所有操作行为。

举例来说,可能有一名黑客就坐在距离仅几张桌子远的地方,他们只需借助像 Wireshark 这类操作相对简单的工具,就能对网络进行 “嗅探”。这类工具具备扫描并捕获通过 Wi-Fi 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

这一特性所带来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意味着的各类敏感信息,如登录账号与密码、电子邮件的具体内容以及详细的浏览历史记录等,都有可能被黑客获取,处于完全暴露的危险境地。

或许会自我安慰道:“我只是在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比如刷一刷 Instagram 或者看看新闻而已。” 但实际上,即便是这类看似毫无风险的日常浏览行为,也可能潜藏着安全隐患。

目前,许多应用程序和网站都具备自动登录功能。当使用公共 Wi-Fi 时,如果黑客在登录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将其截获,那么他们就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登录的账户,进而对的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黑客在开放网络上实施欺骗的手段

网络犯罪分子在公共 Wi-Fi 环境中常常运用一些惯用的攻击手段。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手段的工作原理

中间人攻击: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正与朋友畅快交谈,此时却有一人悄然坐在们中间,不仅默默偷听们的对话,甚至还会对交流内容进行篡改。这一情形形象地类比了中间人(MitM)攻击的原理。

在网络环境中,黑客会设法拦截所使用的设备与目标网站或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数据。当使用公共 Wi-Fi 进行各类操作时,主观上认为自己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交互是私密且安全的,但实际上,黑客已经悄无声息地介入到这个通信过程中,如同那个在现实场景中偷听并篡改对话的人一样,他们在一旁窥视着传输的所有信息。

虚假WiFi热点

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机场、酒店或者咖啡馆,看到诸如 “Free_Airport_WiFi” 或者 “HotelGuest123” 这类名称的 Wi-Fi 网络?

这些网络乍一看十分正规,很容易让人不假思索地就选择连接。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黑客能够轻而易举地创建名称看似完全合规的虚假 Wi-Fi 网络,这类网络被称作恶意热点。

一旦连接到某个恶意热点,所有的网络活动都将经过黑客的系统。他们可以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监视在网络上的每一个操作。

具体而言,当进行账户登录操作时,他们能够收集的用户名和密码;可以访问正在上传或者下载的敏感文件;甚至会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将恶意软件植入到的设备之中。

原本以为自己使用的是免费且安全的网络,可实际上,正在将自己的数据毫无保留地交给网络犯罪分子,使自身信息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会话劫持

登录诸如电子邮箱或社交媒体账户等网站时,网站通常会向的浏览器发送一个名为会话 cookie 的小型数据文件。该会话 cookie 的作用是维持的登录状态,使得在进行页面切换或其他操作时,无需反复输入密码。

然而,在公共 Wi-Fi 或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中,附近的不法分子有可能拦截这个会话 cookie。一旦会话 cookie 落入黑客手中,他们便能够利用它伪装成

黑客无需知道的账户密码,仅凭借获取到的会话 cookie,就可以直接登录的账户。这一过程就如同偷乘了已经付费的出租车一样,不费吹灰之力便获取了本属于的权限。

在这种情况下,网站会依据会话 cookie 识别为是本人在操作,攻击者可以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肆意访问的账户信息、查看的隐私内容。

这种攻击方式被称为会话劫持,它是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时,公共 Wi-Fi 存在安全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保障公共 Wi-Fi 使用安全的良好习惯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完全摒弃公共 Wi-Fi 的使用既不现实也无必要,但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保持高度谨慎。以下为详细介绍一系列有效的自我保护方法:

使用虚拟专用网络(VPN)

虚拟专用网络(VPN)堪称保障网络安全的强大防御武器。它能够在的设备与互联网之间构建一条专属的加密隧道。即便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不法分子拦截,由于数据经过了高强度加密处理,呈现为乱码形式,攻击者根本无法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优质的VPN具备操作简便的特点,可在后台稳定运行。只需在连接公共 Wi-Fi 之前开启 VPN,就能显著提升上网的安全性。

仅访问 HTTPS 网站

当网站的网址以 “https” 开头时,表明该网站采用了加密连接技术。可以留意网址旁边是否有小锁图标,这是加密连接的直观标识。虽然 HTTPS 并非能提供绝对的安全保障,但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在使用公共 Wi-Fi 时,应坚决避免在仅使用 “http” 的网站上输入密码或进行任何涉及资金交易的银行业务操作。同时,建议使用密码管理器来妥善管理的各类密码,进一步提升账户的安全性。

避免登录敏感账户

在连接公共 Wi-Fi 时,建议尽量避免登录如银行账户、电子邮箱或在线购物网站等敏感账户。

尽管许多网站采用了 HTTPS 加密技术来保护数据传输,但公共网络环境依然存在诸多不可控的安全风险。黑客有可能利用网络漏洞,在加密机制生效之前拦截或篡改与网站之间的连接。

因此,更为稳妥的做法是,等待使用私人且可靠的网络时,再进行重要信息的访问和操作。毕竟,在保护个人和财务信息方面,多一份谨慎是非常值得的。

连接后忘记该网络

在使用完公共 Wi-Fi 热点后,务必让的设备 “忘记” 该网络。若不进行此操作,下次当处于该网络覆盖范围内时,设备可能会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自动重新连接。

这种自动连接的特性可能会让黑客有机可乘,他们可能会设置同名的虚假热点。

通过让设备忘记该网络,可以确保设备不会自动连接,只有在主动选择连接时才会建立网络连接,从而有效降低数据被非法访问的风险。

关闭共享功能

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上的文件共享、隔空投送AirDrop以及网络发现等功能,为与附近设备之间的文件和信息共享提供了便利。然而,在公共 Wi-Fi 网络环境下,这些功能可能会成为安全隐患。

黑客可能会利用文件共享或隔空投送功能,非法访问的设备,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植入恶意软件。

为了确保设备安全,在连接任何公共网络之前,务必关闭这些共享选项。这一简单的操作能够有效阻止攻击者通过开放的共享通道侵入的设备。

联网不意味着信息暴露

我们都不可否认,免费 Wi-Fi 带来的便捷性极具吸引力。然而,如果享受这种便捷是以牺牲个人隐私乃至身份安全为代价,那么它实际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免费。

培养一些明智的使用习惯,例如使用虚拟专用网络(VPN),以及避免在公共 Wi-Fi 环境下登录敏感账户等,能够显著提升我们在网络环境中的安全性。

其实,并不需要成为专业的网络安全专家,也能有效保护自己。对待公共 Wi-Fi,我们应像面对夜晚一条看似存在危险的小巷那样,时刻保持警惕,绝不能毫无防备地贸然使用。

衷心祝愿在网络世界中能够始终保持安全无忧的状态。

译者介绍

刘涛,51CTO社区编辑,某大型央企系统上线检测管控负责人。

原文标题:Why Public Wi-Fi Is Dangerous – And How to Protect Yourself,作者:Manish Shivanandhan

热词搜索:Wi-Fi 网络安全 网络连接

上一篇:人工智能代理时代的安全、风险与合规治理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