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北斗语音技术新突破:中国电信率先实现北斗语音消息服务,北斗芯片技术迎创新
2025-11-03   电子发烧友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子发烧友网”,【作者】莫婷婷。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莫婷婷)近日,中国电信宣布,其已率先公开展示“北斗语音消息”服务,成为业内首家实现北斗语音消息的运营商。这意味着我国在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体系方面迈出关键一步,此外,产业链企业也在布局,从消费级终端的创新功能落地,到高精度芯片、先进算法和太空边缘计算的深度突破,加速北斗卫星产业迈向新阶段。

北斗语音消息商用:中国电信引领应急通信新范式

当前,以运营商为代表的国家级信息基础设施提供者,正在积极推动北斗短报文能力的升级与融合应用。近年以来,北斗短报文随着技术的发展已经发展至第三代,在相应时延、终端发射功率、服务容量以及单词报文最大长度等多个方面的性能指标都实现了升级。

北斗短报文具备不受地面网络信号的限制,覆盖范围广、具备定位功能,以及成本较低等特征。但受限于输入方式繁琐、信息量小,传统的北斗短报文难以满足复杂救援场景下的沟通需求。中国电信的北斗语音消息服务,正是针对这一痛点而提出。

据介绍,融合AI与通信技术,中国电信创新性地采用“声纹与语义分离AI算法”,支持将用户20汉字文本6秒内的语音内容高效压缩为极小数据量,省去用户短信文字输入的繁琐过程,实现在信号受限的场景下,快速传递信息,相比北斗卫星短信业务极大降低了通信门槛。

针对北斗语音相关业务,中国电信在“终端—网络—平台”全链条的自主研发与专利布局。包括终端侧的AI语音编解码算法、网络侧的卫星信令调度平台、服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力,中国电信已形成完整的技术闭环。

目前,在北斗卫星语音消息的落地方面,最具标志性的进展是华为WATCH Ultimate非凡大师2成为全球首款支持北斗卫星双向语音消息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该功能依托于北斗三号系统的短报文通信能力,实现了在无地面网络覆盖的极端环境下,用户可通过手表录制并发送语音信息至卫星,再由卫星转发至指定接收方。作为一款面向户外场景的智能手表,该服务的加持又扩大华为智能手表的应用场景。

这一功能的实现,标志着北斗系统从传统的“文字报文”向“语音通信”跨越,极大提升了人机交互效率和应急响应能力。从智能穿戴设备来看,北斗语音消息功能有望成为高端智能终端的标准配置,推动北斗服务走向规模化、平民化。

北斗芯片技术全面突破:高精度、小型化、全频点引领全球创新

在北斗短报文通信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如何在有限带宽下传输高质量语音成为技术难点。广东磐钴智能自主研发的低码率语音压缩算法V2.0将针对这一瓶颈。

根据官方介绍,磐钴智能自主研发关键技术,具备超高压缩率,过程仅需200毫秒。搭载过渡段清/浊音判决技术,基于上采样的基音周期估计算法,过渡段清/音判决以及基于过渡段的非对称窗LPC分析方法,有效提升语音质量。

低码率语音压缩算法V2.0还搭载了语音传输协议优化技术,实现低码率环境高效可靠。此外还搭载了波束形成与深度学习相结合的语音增强算法,利用复高斯混合模型估计时频掩蔽和方向矢量的波束形成方法,有效去除环境噪声,增强语音效果。该算法可在256bps的极低码率下,实现56秒语音的高效压缩与清晰还原,MOS(Mean Opinion Score)评分稳定在2.8以上,显著优于传统窄带语音编码标准。

微信图片_2025-11-03_091759_308.jpg

使用北斗三号五级卡,在将原始数据875KB经过512倍压缩至1.78KB后,经过解压+深度学习,还原875KB录音数据。该技术可用于“北斗盒子PD17”“北斗手持机PD20”“北斗应急头盔B3”等终端产品中,其中北斗手持机支持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支持语音、图片传输,提供SDK,支持二次开发。

该算法的应用将为应急救援、边防巡逻、远洋渔业等场景提供了可靠的语音通信保障,推动北斗从“能用”向“好用”转变。

除了语音算法的升级,定位芯片也迎来了迭代。今年6月,梦芯科技向业界展示出新一代高精度系统级芯片——逐梦MX2740A与启梦ⅣMX2730A。

其中,逐梦MX2740A作为全球最小尺寸的全系统全频点北斗高精度芯片,尺寸仅为5×5mm,相当于半个指甲盖大小,较同类产品体积缩小50%,功耗降低40%,实现了微型化与高性能的完美平衡。该芯片冷启动时间优于5秒,北斗信号捕获速度提升20倍。

根据介绍,逐梦系列芯片遵循“北斗优先全系统全频点”技术路线,全面优化北斗信号处理流程,支持全频点独立捕获跟踪,带有高精度定位算法(支持片上RTK,PPP-RTK、RTD)、组合导航算法,能够组合算法提升复杂环境下可用性,还支持全球六大导航系统的全部频点信号,支持主流低轨-高轨卫星增强信号,还支持北斗B2b国际搜救反向链路服务。

梦芯科技常务副总裁张正烜进一步介绍,逐梦系列芯片集成全球首创的AI芯云融合定位技术,通过端侧AI模型与云端数据协同,可在复杂环境中实现连续稳定定位,为自动驾驶、无人机精准起降、机器人自主导航等高端应用场景提供了核心支撑。

此外,梦芯科技也已首发2颗北斗2.0芯片,包括MX2740、MX2730。

全系统多频高精度定位领域也迎来标杆产品。今年10月,和芯星通在德国InterGEO2025展会上发布UM98XC系列全系统多频高精度RTK星基定位模块。

UM98XC系列集成了RTK、PPP-RTK、PPP-AR、PPP、Heading算法于一体,支持免费的多系统PPP融合解算、支持基于QZSS L6D CLAS免费PPP-RTK服务的高精度定位解算、支持TruePoint REACH的星基L-Band服务。

其中REACH的L-Band服务是一款覆盖全球的星地一体7*24小时实时厘米级PPP-AR全球定位服务产品,搭配UM98XC系列模组提供收敛时间优于5min,收敛时间<5分钟,水平精度<3cm(RMS),高程精度<6cm(RMS),适用于精准农业、无人机测绘等野外作业。

小结

从华为手表上的卫星语音的落地,再到上游芯片企业梦芯科技的微型全频点芯片和芯星通的全场景高精度定位模组,以及磐钴智能的窄带语音压缩AI算法的升级,北斗产业呈现出“终端应用多元化、核心器件自主化、系统能力智能化”的特征。未来,随着更多创新企业与跨界技术的加入,将加速通信、感知、计算于一体的“空天地海一体化智能网络”的成型。

热词搜索: 通信 芯片 人工智能

上一篇:Gartner:到2030年,所有IT工作都将涉及AI,企业必须兼顾AI就绪度与人员就绪度以持续创造价值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