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可奈何地放下电话,打算再整理一下手头的技术资料。结果,同事小张垂头丧气的跑进来说:“昨天实验室的服务器一下子坏了2块盘,尽管补救了一些数据,但是一些重要文档还是丢了!”
结束了一天的劳累,你在家门口的信箱里看到了银行寄来的帐单。“买个手机怎么会花16000呢?一定搞错了!”你打开电脑打算核实一下消费记录,结果银行网站显示:系统繁忙,请稍后登陆。
    多么糟糕的一天!
    如果网络商城的客户数据及时做了备份,如果实验室的服务器用了更高级的备份方案,如果银行的
查询系统效率更高••••••
    虽然这样倒霉的日子并不多见,不过我们还是需要认真考虑一下墨菲定律!换句话说,就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其实,上述场景中相关的服务器如果采用了合宜的RAID方案,情况或许就不会那么糟糕了。对于规避风险的企业用户而言,RAID是个不错的选择!
    选择何种RAID 
    RAID是英文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缩写,翻译过来即: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对计算机管理和访问大容量数据存储的方法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RAID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块硬盘的优势,实现远远超出任何一块单独硬盘的速度和吞吐量。同时RAID还可以提供良好的容错能力。
    目前约有一半左右的服务器客户在选购服务器的时候会选择RAID配置。不同的RAID可以提供不同的速度,安全性和性价比。
    笔者认为,在选择服务器RAID配置时,可以着重考虑如下两个因素:
    1、判断存储数据的重要级别,以权衡投入的成本
    2、读写效率对公司业务的影响
目前服务器中常见的RAID类型主要是:
    RAID 0:读写速度快,硬盘利用率为100%,成本低,但是不具备备份及容错能力,可靠度最差。
    RAID 1:完全容错,可靠性高,但是硬盘利用率仅仅为50%。
    RAID 5:读写速度高于RAID1,而当一个硬盘驱动器出现故障可以通过校验信息恢复数据,空间利用率为(n-1)/n,成本相对经济,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RAID技术。 
    可是随着硬盘容量和密度的增加,当一块硬盘损坏后,数据重建的时间在延长甚至非常困难,而此过程中第二块硬盘出错风险增大。因此,RAID6技术在今年开始呈现上升趋势。
    权衡RAID6
    RAID6是对RAID5的扩展。它在磁盘阵列中增加了第二个独立的奇偶校验信息块,两个独立的奇偶系统使用不同的算法,所以需要N+2个磁盘。这样即使两块磁盘同时失效,也不会影响数据的使用。
表1:不同RAID类型的磁盘利用率比较
| 
 RAID类型  | 
 空间利用率  | 
 备注  | 
| 
 RAID 1 (2D + 2D)  | 
 50%   | 
 镜像  | 
| 
 RAID 5 (3D + 1D)  | 
 75%  | 
 数据盘和校验盘之间的比例  | 
| 
 RAID 5 (7D + 1D)  | 
 87.5%  | |
| 
 RAID 6 (6D + 2D)  | 
 75%  | 
 RAID 6 (6D + 2D)和RAID 5 (3D + 1D)的利用率是一样的  | 
表2:不同RAID类型的性能比较
| 
 RAID类型  | 
 随机读和顺序读  | 
 顺序写  | 
 随机写  | 
| 
 RAID 1 (2D + 2D)  | 
 100%  | 
 100%  | 
 100%  | 
| 
 RAID 5 (3D + 1D)  | 
 100%  | 
 150%  | 
 50%  | 
| 
 RAID 5 (7D + 1D)  | 
 200%  | 
   
         相关阅读 图文热点 本类热点  | 



;QQ联络:1360095750。